[前言]
我現在正在執行的企劃專案,需要為繪製NPC的美術夥伴提供意見,因此我便挑了基礎影片來看,消化後有底子才能挑夥伴的畫作問題。但看過這位YouTuber的幾支教學後,我發現我很喜歡他解釋畫作技巧的方式,很淺顯易懂,而且都有明確的原因,這變成我更想要分享他的影片的原因,哈哈!
[影片簡介]
原始影片:點此前往YouTube觀看
影片主要介紹兩種常見的上陰影的方式,分別是:
- 基礎陰影(BASIC SHADING)
- 環境光遮蔽陰影(AO SHADING)
AO的意思是Ambient Occlusion,意思是物體的陰影,除了有來自其他物品互相遮掩,還會受到的環境光反射所影響的視覺表現。
本篇文章會著重在第1點的筆記整理,影片的進度大約在7分鐘左右。後半部的影片將在下周的周末其中一天發布。
[翻譯筆記]
我參考YouTube的自動翻譯,邊聽邊寫下作者有提及的觀念。由於我不是專業翻譯,筆記的內容也就不是逐字逐句翻,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整理過一遍的。有些觀念可能是我自己的想法,但我會盡量避免寫出來,以免再讓讀者誤以為我的想法是作者親口說的話。所以如果有哪一部分表達錯誤,歡迎告訴我!
作者將在這個影片提及二種繪製陰影的方式,有不少可能是大家都已經熟悉的做法。無論如何,這二種方式都能讓畫面製造出3D的效果,無論在單獨使用還是混著使用都可以。
這兩種方法分別是:
- 基礎陰影(BASIC SHADING)
- 環境光遮蔽陰影(AO SHADING)
接著,作者將會分別展示這二種陰影的繪畫方式(作者在片頭講解的階段,會同時繪畫兩個人物線稿)。
一:基礎陰影(BASIC SHADING)
一切的方式都是有原則可循的,方法的步驟也十分科學。
- 你就是光(You are the light.)
- 從大到小(Big to small.)
首先,我們要想像自己是一盞平行光。
這步驟比起第二種技巧(AO SHADING),可能還要棘手一點。不過我們還是得克服困難,試著想像我是正面對著物品,並且朝物品發射出一道柔和光束的人。
這道光束會直直射向物件,這也是為什麼畫面中的高光不在的球體的頂端,反而是在球體中央的原因。
物體正面對著我們的地方會較為明亮,我們需得把物件的表面想像成有好幾百萬個細小的面。不過基本上,我們可以把這顆球簡化成一顆雞蛋或其他相似的任何東西。
看向畫面這顆「蛋」,正中央的部分會最亮,因為它正對著我們。其他的面則較暗,因為它的面向朝其他方向。
再以旁邊立方體來說,最大的這一區塊(影片畫面中左側那面),經過透視的扭曲變形後,是比較正面對著我們的面,所以它最終的結果比較亮。右側那面,扭曲變形的程度較高,顯示出它面向我們的角度更偏,因此比左側還要暗一點。同樣的,上方的塊面,在整個透視空間的變形程度最高,反射的光芒最少,呈現的結果顏色最深。
這個判斷方式,也適用其他簡單的形狀,比如圓柱,或其他由基礎形狀延伸出來的,任何與之相似的物體。
如此一來,你只要在畫作的時候思考,光芒照映在物體上時會怎麼作用:哪裡會有陰影,哪裡又需要打亮。
接著,在第二步驟中,我們要聚焦在更小的細節上。其他的地方(比如軀幹、手臂等等),可以用相同的概念畫出概略的光陰。在更小的細節中,繪製陰影概念也是相同的。
以鼻子作舉例,鼻子的形狀就像一顆切對半的球,相同的道理,越是變形的面,表現越暗,反之亦然。(這一段直接看他畫會比較懂,大約在5:00左右)
而在處理頭髮的地方,我們要回歸到上一步驟。我們會注意到畫面上,一部分頭髮的下緣比上緣還要明亮,然而這樣沒有道理。髮片的中央正對著我們,才是最為明亮的部分,在一塊頭髮的輪廓、髮絲堆積的邊緣,才是較深的地方。原則上,我們可以用線稿的線來當作輪廓區分的標準,用來引導我們要在哪裡上陰影。
看到這裡,相信大家會發現作者有一支很nice的筆刷(可以一筆畫出深色的硬邊和淺色的柔邊)。不過作者也解釋,這個是他作為職業畫家的裝備,我們不一定要用跟他同樣的筆刷,基礎款的柔軟筆刷也行。
[我學到了什麼?]
我曾經面試過一間美術外包公司的學生實習名額,面試的時候,對面的美術總監詢問我有什麼問題想問,我就說:「你看過我的作品以及考試題目(有三道畫圖題)後,有沒有什麼是我能精進的地方?」
對面的美術總監就說,我的陰影上色方式可以再加強,他看得出來我是隨手畫的,可是這不是一種穩定的狀態,有時候能畫得很好,有時候則畫得很糟,不算真正知道陰影該怎麼畫。
我很感謝他直白點出我的硬傷,雖說看2D插畫教學影片跟我做3D專案好像沒什麼關係,但是我覺得3DCG就跟微積分一樣,基礎數學不好,後面鐵定不會好。
擁有對繪畫陰影的觀察力,實際上就是解構空間感的一個方式,擁有這個認知後,我反而比較煩惱我要怎麼把2D與3D的技能同時並行鍛鍊。